2013-09-26
齐桓公贪酒好色连亲姐妹都不放过
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,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。历史学家把春秋和战国作为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,春秋属于奴隶社会,战国属于封建社会。春秋时期有“五霸”,即5个最厉害的诸侯国君主;战国时期有“七雄”,即7个最强大的诸侯国。 历史上对于战国“七雄”的说法,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异议了;可是,春秋“五霸”究竟是哪些呢?却有很多种说法。但不管是哪种说法,其中都有齐桓公,而且都是排在首位。因为他是第一个称霸的,并且还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,属于最权威的“钦定”地位。 说到这里,再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。春秋时期前后大约有300年,社会风雷激荡,烽烟四起,战火连天,仅据鲁史《春秋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480余次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里说:春秋之中,“弑君三十六,亡国五十二,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,不可胜数。”春秋初期诸侯列国达140多个,但经过连年兼并,到后来只剩下较大的几个;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,争夺霸权。当时周天子已失去往日的权威,皇室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。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,互相征战,争做霸主,即著名的“春秋五霸”,其中第一个就是这齐桓公姜小白(很现代、很有趣的一个名字啊)。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淄博附近,盛产鱼盐,经济富裕,是东方的一个大国。如今的山东省还按照旧时说法称为“齐鲁大地”,意思是说山东这个地方古代有两大诸侯国——齐国和鲁国。齐国靠近半岛和海洋,鲁国靠近陆地和山区,所以说“齐人黠,鲁人钝”,即齐国之地的人比较狡黠精明,因此富庶有钱;鲁国之地的人比较愚钝老实,因此豪杰辈出,这与鲁国人孔夫子的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说法也是相吻合的。所以,“诗圣”杜甫诗作《望岳》里有“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”一句,民国时候山东有所著名的教会大学叫齐鲁大学,今山东省会济南有份报纸叫《齐鲁晚报》,我的一个山东朋友曾经办了本民间文学刊物叫《齐鲁臧否》。 齐桓公(前716—前643年,前685—前643年在位),齐国的第15位君主,华夏族(汉族),姜姓,吕氏,名小白,是姜太公吕尚第12代孙,齐国第13位君主僖公三子、第14位君主襄公幺弟,其母为卫国人,在激烈的王位争夺战中巧妙取胜。齐桓公即位后,雄才大略,励精图治,不计前嫌,重用政治家、改革家、军事家管仲为相,又重用贤臣鲍叔牙等人,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鼎盛。他在政治、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,因地制宜,发展生产,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,有山海渔田之利,很快强大起来。他又采用管仲的意见,打出“尊王攘夷”的旗号,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,团结其他诸侯,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戎狄狄;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,讨伐鲁国,消灭遂国,后又归还曾夺取的土地,在诸侯国中树立了贤德的威信,并交好刚即位的周僖王,一时声名鹊起。后来,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等地会盟,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,周王室也派人参加,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。 |